于是以如此前市场预期,今年养老金月步入十四连涨,涨幅5%左右。预计将有1.14亿名卸任人员获益。不过,值得注意的是,5%这 于是以如此前市场预期,今年养老金月步入十四连涨,涨幅5%左右。预计将有1.14亿名卸任人员获益。不过,值得注意的是,5%这一数字也刷新了近年来养老金涨幅的新高。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牵头印发《关于2018年调整卸任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报》。具体从2018年1月1日起,为2017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卸任申请并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卸任人员提升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17年卸任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左右。 养老金涨幅降到5%的依据是什么?多位专家在拒绝接受记者专访时回应,主要是综合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变化、职工工资快速增长情况以及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等多个因素最后确认。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随着经济体量更加大以及经济发展转入新的常态,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上升,2015年民航机至7%以内、去年为6.9%。从职工工资快速增长情况看,职工工资涨幅稳定,城镇单位低收入人员平均工资增长率自2014年降到10%以内,2016年平均工资增长率为8.9%。与此同时,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显著,发给养老金人数大大减少,养老开销以及养老保险收支压力更加大。”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继续执行研究员张盈华在拒绝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回应,5%的增长速度是合理的,也是可开销的,反映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思路。 不过,张盈华也认为,2017年我国CPI涨幅为1.6%,5%的养老金涨幅,意味著发给养老金后的生活水平仍不会有所提高。 未来基础养老金快速增长还有多大空间?增长速度会否之后下降?在专家显然,保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轻在开源,除了直管部分国有资本扩充社保基金外,还依赖养老金投资渠道的拓宽和改革。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良初在拒绝接受记者专访时回应,未来还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三支柱”有机融合的养老确保筹资体系,减缓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构资金有确保、服务能做到、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 参照观研天下公布《2018-2023年中国养老行业市场现状深度调研与投资方向评估分析报告》 面临转入较慢发展期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各地政府大力应付,“中国式养老”的各种模式在试点、推展。但记者近日环绕养老问题在全国多个地区展开调研时找到,不受发展水平、资金投入、制度设计等各方面的制约,在“中国式养老”体系构成的道路上,某种程度不存在着一系列类似的疑惑与瓶颈。专家指出,密码对立不有可能一蹴而就,须要各部门、全社会共同努力。 国内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预测 养老投放:老龄化速度减缓与“并未丰再行杨家” 地处江苏省南通市的如东县,2014年年底60岁以上人口比重创纪录地超过了29.26%,沦为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低的地区。有人对比全国的平均水平,称之为江苏如东提早20年转入了老龄化社会。 然而对于如东所在的江苏省而言,老龄化压力却远没“20年”这么很远。2014年年底,江苏全省老龄化比例早已超过20.57%。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转入较慢发展期。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早已超过2.12亿,在过去短短一年间,全国老年人口减少了1200多万人。如果其所速度发展下去,未来将近1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就将再行减少1个亿。 而在2亿多老年人口中,高龄老人有24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有3500万,低收入贫穷老人2300万,任何一个类似老年人群体数量都多达了许多中等发达国家。 基数极大、快速增长很快、结构复杂——面对如此不利的养老挑战,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养老服务能力却还近没超过人们预期的拒绝。无论是在居家社区养老上的投放,还是养老机构中每千人床位的数量,目前都还正处于跟跑的阶段,相比之下无法符合高速老龄化的市场需求。
养老金十四连涨,我国养老行业亟待快速发展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